公清
基本解釋
清廉無私。《三國志·吳志·潘濬傳論》:“ 潘濬 公清割斷, 陸凱 忠壯質直,皆節概梗梗,大丈夫格業。”《南史·何承天傳》:“﹝ 承天 ﹞昔在西方與士人多不協,在郡又不公清,為州司所糾,被收繫獄,會赦免。”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忠勇公清,實東三省人杰。”
成語(Idiom):公清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q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清廉,不受貪污腐敗的影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清指的是一個人或事物具有公正、清廉的品質,不受貪污腐敗的影響。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秉持公正、廉潔的原則,不受個人私利的誘惑,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地處理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清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務時具有公正、正直的品質。可以用來贊美廉潔奉公的政府官員、法官、檢察官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職場、生活中堅持原則、不受誘惑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清這個成語的起源較為模糊,沒有明確的故事背景。但它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廉潔奉公的重視和推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清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表示一個人或事物具有公正、清廉的品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公清廉潔的領導,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贊賞。
2. 這位法官在處理案件時一直保持公清的態度,贏得了當事人的信任。
3. 這家公司的經營者堅持公清原則,從不參與任何不正當的交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清”與“公正清廉”進行聯想來記憶。同時,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廉潔奉公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廉潔奉公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清正廉潔”等,以豐富詞匯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一個公清的人,他總是公正地評判我們的作業。
2. 初中生:班長處理糾紛時非常公清,不偏袒任何一方。
3. 高中生:我們班的學習委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公清廉潔的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4. 大學生:在職場上,要堅持公清原則,不為個人利益而違背原則。
5. 成年人:政府官員應該保持公清的品質,為人民服務,不謀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