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善
基本解釋
謂才德美好。《北齊書·幼主紀》:“帝幼而令善,及長,頗學綴文,置 文林館 ,引諸文士焉。”
成語(Idiom):令善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引善行,鼓勵行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善是由“令”和“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令”意為指引、命令,而“善”意為善良、行善。令善的基本含義是指引人們去做善事,鼓勵行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令善常用于鼓勵他人行善、提倡善行的場合。可以用于勸勉他人時,表達對他人行善的期望和鼓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令善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上》:“盡心乎!有諸?”孟子說:“有。”曰:“令善乎?”孟子曰:“令。”曰:“何令?”孟子曰:“令行善也。”這段對話表達了孟子對于行善的重視和鼓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令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令”為動詞,表示指引、命令的意思;“善”為賓語,表示善良、行善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令善成為學生們的習慣。
2. 他經常通過自己的行動令善成為身邊人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令善”與“引領善良的行為”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處,引導著人們走上善良的道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令善相關的成語,如“令行禁止”、“令人發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令善成為我們的習慣,所以我每天都會幫助同學。
2.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口號是“令善無處不在”,我們會互相鼓勵做好事。
3. 初中生:老師在班會上告訴我們要令善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我們要用行動去影響他人。
4. 高中生:在志愿者活動中,我們要向他人令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5.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以身作則,令善成為社會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