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幬
成語(Idiom):覆幬(fù chóu)
發音(Pronunciation):fù c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覆蓋的幬子。比喻隱藏的事情暴露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覆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幬子,用于遮蓋或隱藏物品。這個成語比喻本來隱藏或未被人知道的事情被揭露或暴露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秘密、隱私或不為人知的事情被揭開,或者指某人的真實面目被揭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覆幬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趙策四》中,講述了一個趙國的故事。趙國大夫藺相如被秦國使者挑撥離間,他的妻子為了保護丈夫,將自己藏在覆幬中。當使者進入房間后,藺相如的妻子突然從覆幬中跳出來,揭露了使者的陰謀。從此以后,人們用“覆幬”來形容隱藏的事情被揭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其中“覆”是動詞,“幬”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真實身份終于被揭露出來,原來他是個間諜,一直隱藏在我們中間。
2. 這個丑聞被曝光后,公司的聲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覆幬”想象成一個用來隱藏秘密的遮蓋物,當它被揭開時,秘密也被暴露出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暴露馬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玩捉迷藏的時候,被發現藏在床底下的被子里,就像被揭開了覆幬一樣。
2. 初中生:他平時看起來很老實,沒想到考試作弊被老師發現,真是被揭開了覆幬。
3. 高中生:這個政治丑聞終于被曝光了,政府的腐敗行為被揭開了覆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