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恤
成語(Idiom):拯恤(zhěng xù)
發音(Pronunciation):zhěng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拯救和寬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拯恤是由“拯救”和“寬恕”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拯救指的是解救、救助,寬恕指的是原諒、不計較過錯。拯恤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對犯有罪過或過失的人給予寬恕和救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拯恤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對犯罪分子或錯誤行為者給予寬容和幫助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于表達對別人的原諒和寬容之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拯恤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相傳,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楊國忠的官員,他被誣陷犯罪并被貶為農夫。后來,楊國忠因為一次農田的拯救和恢復而被恢復官職。他對那些曾經陷害他的人沒有怨恨,而是給予了他們寬恕和幫助。這個故事成為了拯恤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拯恤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拯救”和“寬恕”這兩個賓語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拯恤了那個犯罪分子,并幫助他重新融入社會。
2. 在這個節日里,我們應該拯恤那些犯有錯誤但已經悔過的人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拯救”和“寬恕”這兩個詞進行聯想,來記憶拯恤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被救助出來后,又被寬恕和原諒,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拯恤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拯恤相關的成語和類似的詞語,如“寬大為懷”、“寬宏大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拯恤那些犯錯的同學,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2. 初中生:在學校的紀律處分中,我們應該拯恤那些認錯態度好的同學。
3. 高中生:作為學長學姐,我們應該拯恤那些剛入學的新生的一些小過失。
4. 大學生:在社會上,我們應該拯恤那些犯罪分子,讓他們有機會改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