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取
識?。╯hí qǔ)
發音:shí qǔ
基本含義:識別并取得。
詳細解釋:識取是指辨別出并取得某種東西或某種信息。它強調了在獲取過程中需要有識別的能力和行動。識取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使用場景:識取常用于描述獲取知識、信息或技能的過程。它可以用來指代人們學習新知識、獲取經驗,或者從書籍、文章、圖片等中獲取所需信息的過程。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韓詩外傳》中的一則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夫韓非子曾經被秦國的宰相李斯請去做客。在韓非子的座位上放了一本書,韓非子沒有直接拿起來看,而是先看了一下書的封面,然后才拿起來閱讀。李斯對此感到很奇怪,問韓非子為什么要先看封面。韓非子回答說:“我先看封面是為了識別這本書的內容和作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知識?!睆拇?,人們就使用“識取”這個成語來形容辨別出并取得某種東西或某種信息的過程。
成語結構:動賓結構。
例句:
1. 他通過努力學習,成功識取了許多有用的知識。
2.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有識取的能力,才能從海量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內容。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本書店中,拿起一本書,先看封面上的標題和作者,然后再決定是否購買。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學習和獲取知識相關的成語,如“學富五車”、“溫故而知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通過識取教材中的重點,提高了我的學習成績。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識取問題的關鍵點,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知識。
3. 高中生:在備考階段,我要不斷識取并整理學習資料,提高我的備考效率。
4. 大學生:通過識取各種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我擴展了我的學術視野。
5. 成年人:在職場中,我們需要不斷識取新的技能和知識,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