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zhèng shǐ zhī yīn ㄓㄥˋ ㄕㄧˇ ㄓㄧ ㄧㄣ正始之音
(1).指 魏 晉 玄談風氣。出現于 三國 魏 正始 年間。當時以 何晏 、 王弼 為首,以 老 莊 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于 洛 下,世稱“正始之音”。《晉書·衛玠傳》:“昔 王輔嗣 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絶而復續。不意 永嘉 之末,復聞 正始 之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既共清言,遂達三更……丞相乃嘆曰:‘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於辭喻不相負; 正始 之音,正當爾耳!’”
(2).指純正的樂聲。 唐 白居易 《五弦彈》詩:“正始之音其若何?朱絃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嘆,曲淡節稀聲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亦省作“ 正始音 ”。 唐 白居易 《清夜琴興》詩:“心積和平氣,本應正始音。”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正始之音
成語(Idiom):正始之音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shǐ zhī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正確的言辭和正當的論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始之音源自《禮記·大學》:“正其言而誠其意,修其身而正其家,齊其家而治其國,平天下而正始之。”意為在言辭中表達真誠的意圖,在修養中使身心合一,在家庭中達到和諧,在治理國家中實現天下太平,從而開創正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始之音常用于形容言辭正確、有道理、有力量的論述,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行為言談得體、合乎禮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大學》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之一,其中描述了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正始之音的含義源自其中的一段話,強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始之音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正”、“始”和“之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正始之音,讓人深受啟發。
2. 這篇文章以正始之音的論述方式,令人信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正始之音的發音“zhèng shǐ zhī yīn”與“正詩之音”相似,正詩之音指的是音律中的正聲,同樣強調了正確和美好的含義,可以通過這個聯想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禮記·大學》中的其他內容,深入理解正始之音的背景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用正始之音來解釋問題,讓我們更容易理解。
2. 初中生:作文比賽中,我用正始之音的論述方式來表達我的觀點,獲得了第一名。
3. 高中生:老師教我們要用正始之音來分析文學作品,以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
4. 大學生:在辯論賽中,我們團隊用正始之音的辯論方式成功說服了評委和觀眾。
5.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用正始之音來解決問題,以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