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聳
基本解釋
陡立,聳立。斗,通“ 陡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二壁爭高,斗聳相亂,西瞻雙阜,右望如砥。”
成語(Idiom):斗聳
發音(Pronunciation):dǒu s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峰高聳入云,形容山勢險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古代容量單位,相當于斗的十分之一,也是一個長度單位,相當于一丈;聳,高聳。斗聳原指山峰高聳入云,形容山勢險峻。后來引申為形容事物高大、突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山峰、建筑物、人物等高聳入云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突出、顯著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有一篇《襄公問》的對話:“襄公問于仲尼曰:‘吾聞斗聳,堯舜之功也;臣無功而有官,何也?’”其中,“斗聳”被用來形容堯舜時代的山峰高聳入云,以表達堯舜的偉大功績。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于描述高聳入云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斗”和“聳”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山峰斗聳,云霧繚繞,景色壯麗。
2. 這棟建筑物斗聳入云,成為城市的地標。
3. 他的身材高大,斗聳在人群之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斗聳”想象成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或者一座高樓大廈,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山峰、高聳相關的成語,如“高聳入云”、“云霄聳立”等,以擴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山上的樹木斗聳入云,好像觸摸天空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這座摩天大樓斗聳在城市的中心,成為城市的標志。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才華斗聳于眾人之上,成為了學校的驕傲。
4. 大學生及成人:這部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斗聳的文采,贏得了讀者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