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時鐘
成語(Idiom):講時鐘
發音(Pronunciation):jiǎng shí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說話有條理、有節奏,講話有規律,不拖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講時鐘原指說話有節奏、有規律,不拖沓。比喻說話有條理,講話有章法,不拖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說話有序、有條理,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行動有條不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位名叫講時鐘的人,他說話有規律,有節奏,而且非常準時。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說話有條理、有規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總是講時鐘,讓人聽得非常舒服。
2. 她講時鐘的能力很強,每次開會都能把問題講得明明白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講時鐘”與說話有序、有條理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說話有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語重心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講課總是講時鐘,我們都能聽懂。
2. 初中生(13-15歲):班長組織活動的時候總是講時鐘,讓大家參與起來很有秩序。
3. 高中生(16-18歲):辯論賽上,他的發言總是講時鐘,邏輯清晰,引人入勝。
4. 大學生(19-22歲):在團隊討論中,他總是講時鐘,提出的觀點有條理,讓大家很有信心。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她的演講總是講時鐘,有條不紊,讓人感到很有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