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閫
基本解釋
亦作“ 門梱 ”。門檻。《詩·鄭風·豐》“俟我乎堂兮” 漢 鄭玄 箋:“堂當為棖。棖,門梱上木近邊者。”《宋書·禮志二》:“今朝士詣三公,尚書丞、郎詣令、僕射、尚書,并門外下車,履,度門閫乃納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足履門閫,火坑成池,清瀾澄鑒,蓮花彌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因是走得路多了,覺得肢體倦怠,暫歇在門閫石上坐著。”
成語(Idiom):門閫(mén yàn)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門檻,也比喻學問、技藝、境界等的起始或界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門閫”源自于古代建筑中的門檻,它是連接室內外的地面磚或木板。由于門檻位于門口,因此成為學問、技藝、境界等的起點或界限的象征。在使用時,它常常表示人們在學習或修行上的起步階段,也可表示一個人的境界或能力的限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門閫”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學習或修行上的起點或界限,也可用來指代一個人的境界或能力的限制。例如,在談論一個人的學術造詣時,可以說他已經跨越了許多門閫;在描述一個人的能力時,可以說他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高深的門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門閫”的故事起源不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跨越了許多門閫,成為了一位杰出的科學家。
2. 雖然他有一定的經驗,但他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高深的門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閫”與“門檻”進行聯想,因為“門閫”就是門檻的意思。可以想象自己踏過一個門檻,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或起點,這樣有助于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學問、技藝、境界等相關的成語,例如“登堂入室”、“溫故知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已經跨越了許多門閫,每天都在不斷學習新知識。
2. 初中生:學習英語是一個很大的門閫,我要努力跨越它。
3. 高中生:考上大學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門閫,我會全力以赴。
4. 大學生:畢業后,我要跨越就業的門閫,迎接新的挑戰。
5. 成年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要不斷跨越各種門閫,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