謄繕
成語(Idiom):謄繕(téng shàn)
發音(Pronunciation):téng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抄寫、校對文稿,使其完整無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謄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謄”指抄寫,校對,復制;“繕”指修整,整理。合在一起,表示抄寫、校對文稿,使其完整無誤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對文件、書籍、稿件等進行抄寫、校對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細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謄繕”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上》中,用來形容當時漢朝官員徐宣對待公文的態度。徐宣擔任校書郎時,非常注重文稿的抄寫和校對工作,他親自校對每份文書,確保每個字都沒有錯誤。因此,他的文書被稱為“謄繕”,成為后來形容認真、細致地抄寫、校對文稿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工作總是像謄繕一樣,從不馬虎。
2. 這份報告經過了多次謄繕,確保了準確無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謄繕”拆分為“謄”和“繕”兩個部分記憶。可以聯想“謄”字的結構,像是一支筆在紙上抄寫,表示抄寫的動作;而“繕”字的結構,像是用線把字修整整齊,表示整理的動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抄寫、整理相關的成語,如“校對”、“抄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在作文里多做一次謄繕,確保沒有錯別字。
2. 初中生:為了提高作文的質量,我每次都會進行一次謄繕,確保沒有語法錯誤。
3. 高中生:寫論文前,我會反復進行多次謄繕,確保邏輯清晰,沒有疏漏。
4. 大學生:這份重要報告經過了多次謄繕,確保了準確無誤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