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衷
基本解釋
謂抑止內心的欲念。《梁書·止足傳·顧憲之》:“ 漢明帝 天子之尊,猶祭以杅水脯糗; 范史云 烈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飯。況吾卑庸之人,其可不節衷也?”
成語(Idiom):節衷(jié zhō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衷指在處理事情時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不偏袒任何一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衷是由"節"和"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節"指節制、克制,"衷"指內心、心意。節衷表示在處理問題時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和均衡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衷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矛盾、爭議或糾紛時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組織或機構在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時的公正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其中載有東漢末年文學家鄭玄的一則故事。據說鄭玄在東漢末年被任命為東漢朝廷的官員,他在處理案件時總是秉持公正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因此,人們將他的行為形容為"節衷",并逐漸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場爭議中,我們應該保持節衷的態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2. 作為一名裁判員,他一直以來都能夠做到節衷公正。
3. 這個組織在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時始終堅持節衷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節衷這個成語??梢詫?節"字和"衷"字的意思進行聯想,"節"表示節制、克制,"衷"表示內心、心意。聯想起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保持公正和均衡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正、均衡相關的成語,如"公正無私"、"平衡取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班級管理中要保持節衷,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班長,我要學會節衷公正地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3. 高中生:在參加學校的辯論賽時,我們需要保持節衷的態度,兼顧各方的觀點。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每個成員都應該能夠節衷處理分歧,保持團隊的和諧。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節衷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