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日
成語(Idiom):刻日
發音(Pronunciation):kè r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確定日期或時間,強調按時完成某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刻日的意思是按照預定的日期或時間進行安排或完成某項任務。這個成語強調了嚴格遵守時間的重要性,不推遲、不拖延,按時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刻日常用于描述人們對待約定、工作、學習等事務時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人們按時完成任務、遵守約定、履行承諾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和他人要按時完成任務,以免影響計劃進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刻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載傳》中,記載了晉朝的文學家王載與朋友約定在某日相見,王載因為事情繁忙而不得不拖延時間。他的朋友十分生氣,王載為此感到非常愧疚,并寫了一篇文章來反省自己。文章中有一句話:“刻日不可不刻,刻日不可刻。”意思是說,約定的日期不能不遵守,但也不能過于刻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刻日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刻”和“日”兩個字組成。其中,“刻”表示確定、安排,而“日”表示日期、時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一定要刻日完成這個項目,不能拖延。
2. 我們約定好了明天見面,記得刻日準時到達。
3. 他是一個很守時的人,從來不會刻日遲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木板上刻下一個日期,以強調按時完成任務的重要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約定相關的成語,例如“守時”、“按部就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要求我們刻日完成作業,不能拖到最后一天。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級要組織一次郊游活動,大家都要刻日參加,不能遲到。
3. 高中生(16-18歲):高考的時間已經確定了,我們要刻日備考,不能浪費時間。
4. 大學生(19-22歲):我們要刻日完成畢業論文,不能因為拖延而影響進度。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約了朋友明天吃飯,一定要刻日準時到達,不能讓朋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