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行
基本解釋
[釋義]
(形)〈書〉指沒有善行,品行不好。
[構成]
動賓式:無|行
[例句]
此人無德無行。(作謂語)
[同音]
無形
英文翻譯
1.[書] wicked; villainous
詳細解釋
◎ 無行 wúxíng
[villainous] 行為惡劣;品行不好
有才無行
(1).不復他往。《儀禮·聘禮》:“宰夫獻,無行,則重賄反幣。” 鄭玄 注:“無行,謂獨來復無所之也。”
(2).沒有善行;品行不端。《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無善行可推舉選擇。”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崔書生》:“小娘子,無行 崔生 ,何必將來!” 明 王錂 《春蕪記·解嘲》:“縱微臣落拓,豈肯自甘無行?” 清 袁枚 《續新齊諧·張閻王》:“ 杭州 有 張秀才 者,素無行,武斷鄉里。”
(3).指無行的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惟 季次 未嘗仕。” 宋 沉□ 《鬼董》卷二:“無行棄我逃釋,謂終不近汝耶!”
沒有行陣;不成行。《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王弼 注:“行,謂行陳也。” 唐 陸贄 《賦得御園芳草》:“濕煙搖不散,細影亂無行。” 唐 白居易 《步東坡》詩:“信意取次栽,無行亦無數。”
成語(Idiom):無行
發音(Pronunciation):wú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行動力或無所作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行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沒有行動力或沒有積極的態度。這個成語強調了缺乏行動和決斷的消極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行經常用來批評那些沒有行動力或無所作為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缺乏積極主動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行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秦本紀》。據說,秦國的一個官員叫孟嘗君,他曾經在秦國擔任重要職務,但他卻懶散無為,沒有為國家做出任何貢獻。因此,人們用“無行”來形容他的無所作為和缺乏行動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行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無”和“行”。其中,“無”表示沒有,沒有行動力,“行”表示行動、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真是個無行之人。
2. 這個項目一直停滯不前,領導認為是由于團隊成員的無行態度導致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行”聯想成一個人在行走的時候突然停下來,變得無動于衷,沒有行動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無行相關的成語,如“無所作為”、“無為而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每天都無行,不做作業也不參加課外活動。
2. 初中生(14歲):這個學生無行,從來不主動參與班級活動。
3. 高中生(17歲):他無行的態度讓他失去了很多機會。
4. 大學生(20歲):他無行的表現讓他無法找到一份好的實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