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官
成語(Idiom):敗官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因為貪污、腐敗或失職而被罷免或下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官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敗指失去、失敗,官指官員、政府官員。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官員因為貪污腐敗、失職而遭到罷免、下臺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官員貪污腐敗、失職的情況,并暗示其將會遭到懲罰或下臺。可以用在討論政治腐敗、官員失職等話題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楊胡傳》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楊胡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貪污受賄、不作為,最終被罷免下臺。后來,人們用“敗官”來形容類似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敗官是由形容詞“敗”和名詞“官”組成的,形容詞在前,名詞在后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因為貪污腐敗,終于敗官下臺了。
2. 這個縣長在任期內沒有做任何實事,很可能會敗官。
3. 只有廉潔奉公的官員才能避免敗官的命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敗官”記憶為“官員的敗落”,通過聯想官員因為貪污腐敗而失去官職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反腐斗爭歷史,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深入了解政治腐敗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位官員因為偷錢被抓住了,他一定會敗官。
2. 中學生(13-18歲):政府應該加強監督,嚴懲貪污腐敗的官員,讓他們不敢敗官。
3. 大學生及以上: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反腐機制,嚴懲敗官行為,提高官員的廉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