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役
成語(Idiom):事役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務繁忙,事務繁重,忙于公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事役是由“事”和“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事”指事務、公務,表示忙于工作;“役”指為國家、社會服務的義務勞動,表示為公眾事務而忙碌。事役的含義是指忙于公務,事務繁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事役多用來形容工作繁忙,忙于公務的狀態。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場景中的忙碌、緊張,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生活中的忙碌、奔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事役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彼事役也,君子不多。”在古代,社會分工明確,各種公務需要官員和士人來負責辦理,因此事務繁忙是常態。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古代官員和士人忙于公務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事役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最近公司項目很多,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真是事役纏身。
2. 政府官員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公務,事役繁重。
3. 他忙于工作,事役纏身,很久沒有時間休息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事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忙碌的工作場景,想象自己忙于公務,從而記住事役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事役相關的成語,如“勤于公事”、“事務纏繞”等。同時,可以學習與工作、忙碌相關的詞語和表達方式,擴展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每天都很忙,早上要做飯、收拾家,晚上還要給我輔導功課,真是事役纏身。
2. 初中生:最近學校的課程很多,還有各種社團活動,我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感覺自己處于事役之中。
3. 高中生:高三的學習壓力很大,每天要上課、做作業、準備考試,感覺自己被事役纏身,沒有時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