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敝
基本解釋
飢餓疲敝。《后漢書·龐參傳》:“夫拓境不寧,無益於彊;多田不耕,何救飢敝!”
成語(Idiom):饑敝
發音(Pronunciation):jī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貧窮、缺乏基本生活必需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敝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組成的成語。饑指饑餓、缺乏食物;敝指破爛、貧窮。饑敝一詞形容生活極度貧困、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敝常用于描述困境、貧困的生活環境,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地區或國家的經濟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饑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當時,王莽篡位后,國家陷入了混亂和貧困。人們生活困苦,饑餓交迫,衣衫襤褸,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敝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的居民生活非常饑敝,缺乏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2. 這個家庭因為連年的災害,陷入了饑敝的境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饑敝與饑餓和貧窮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饑荒和貧困現象,以及相關的文學作品和電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工作很辛苦,但他從來不讓我們感到饑敝。
2. 初中生:那個國家的人民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陷入了饑敝的境地。
3. 高中生:這本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的饑敝生活,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