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芾
成語(Idiom):蔽芾(bì fèi)
發音(Pronunciation):bì f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草木茂盛,遮蔽了廟宇的屋檐,比喻人的才能被庸人所遮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蔽芾”出自《莊子·列御寇》:“吾見其屋檐之下,蔽芾而藏鵠。使天下之人莫之得而見之,非吾所與游也。”其中,“蔽芾”是指廟宇的屋檐下茂盛的樹木,而“鵠”則代表美麗的白鶴。成語“蔽芾”借用這個意象,比喻人的才能被庸人所遮蔽,無法被眾人所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才華卻默默無聞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愚昧無知卻妄自尊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列御寇》是莊子的一篇哲學文集,其中“蔽芾”一詞的故事起源于這篇文集。莊子以樹木遮蔽了白鶴為喻,表達了對人才被埋沒的思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蔽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才華橫溢,卻一直蔽芾在公司的中層管理崗位上。
2. 這位年輕的畫家一直在小畫廊展示作品,還未能擺脫蔽芾之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蔽芾”與“被廟宇的屋檐下的樹木所遮蔽”聯系起來,形象地表達了人的才能被遮蔽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莊子的哲學思想,深入理解“蔽芾”的意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才華一直蔽芾在班級里,沒有得到更多的展示機會。
2. 初中生:這位學霸一直蔽芾在學校的圖書館里,鮮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3. 高中生:她的音樂才華一直蔽芾在學校的合唱團中,沒有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4. 大學生:他的科研成果一直蔽芾在實驗室里,還未能發表在國際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