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寇
基本解釋
活的敵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子胥 諫曰:‘非 吳 有 越 , 越 必有 吳 。吉往則兇來,是養生寇而破國家者也。’”《三國志·吳志·孫策傳》“ 策 輕軍晨夜襲拔 廬江 ”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鋒刃所截,焱火所焚,前無生寇,惟 祖 迸走。”
成語(Idiom):生寇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k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己造成了敵人或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生寇的寓意是指自己的行為或言論引來了敵人或困難。它是一種自責和警示的表達,意味著要謹慎行事,避免自己的過錯導致不必要的麻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生寇常用于形容因自己的過失、疏忽或沖動而引來敵人或困難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例如工作、學習、社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生寇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告子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識卻是無限的。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知識有限,盲目行事,就會給自己帶來敵人或困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生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第一個字“生”表示產生、引起,第二個字“寇”表示敵人、困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冒失惹來了很多生寇。
2. 這次事件的發生完全是他自己生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生寇”理解為“自己生的敵人”,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的過失像是制造了一群敵人,給自己帶來了困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自責、警示相關的成語,如“自食其果”、“自作自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沒做好作業,生寇了。
2. 初中生:我因為不聽話被老師批評,真是自己生寇。
3. 高中生:我沒有好好復習,考試失敗了,完全是自己生寇。
4. 大學生:我沒按時交論文,導致延誤了整個項目,真是生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