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兔
基本解釋
古代神話傳說謂月中有白兔。稱月中兔。又稱月兔。《藝文類聚》卷一引 漢 劉向 《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馀,陽也,而與兔并明,陰係陽也。”《藝文類聚》卷一引 晉 傅咸 《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擣藥。”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愚謂兔自屬日,所謂月中兔者,月中之日光也……世俗遂謂月中有搗藥兔,妄矣。”參見“ 月兔 ”。
成語(Idiom):月中兔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zhōng t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錯誤的時間或地點做某事,不得要領或不合時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月中兔”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在古代,玉兔是月宮中的一只兔子,它善良、聰明且勤奮。每逢中秋之夜,玉兔會在月亮上搗藥丸,幫助嫦娥仙女保持永恒的美貌。然而,如果在其他時間、地點看到月中的兔子,那就是錯亂的現象。因此,“月中兔”成為了表示事情不合時宜、不得要領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錯誤的時間或地點做某事,或者某人做事不得要領、不合時宜的情況。例如,當某人在開會時提出不相關的問題,可以說他像“月中兔一樣”。或者當某人在錯過最佳時機后才行動,也可以形容他是“月中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月中兔”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根據《山海經》的記載,玉兔是月宮中的一只兔子,它長居于月亮中,善良、聰明且勤奮。在中秋節這一天,玉兔會在月亮上搗藥丸,幫助嫦娥仙女保持永恒的美貌。然而,在其他時間、地點看到月中的兔子,就是錯亂的現象。這個故事通過玉兔的形象,寓意了時間和地點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月中兔”的結構為“月中+兔”,其中“月中”表示在月亮中間的意思,“兔”表示兔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問題完全不相關,簡直像個“月中兔”一樣。
2. 這個項目的執行時間已經過了,現在才開始行動,真是像個“月中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成語“月中兔”:
1. 可以想象玉兔在月亮中搗藥丸的形象,來理解“月中”的意義。
2. 可以將“月中兔”與事情不合時宜、不得要領的情況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和地點相關的成語,如“時不我待”、“地利人和”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的天氣很熱,我穿著厚衣服去上學,真是像個“月中兔”。
2. 初中生:我在考試前才開始復習,完全是個“月中兔”,所以考得不好。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跑錯了方向,簡直像個“月中兔”一樣,完全失去了競爭力。
4. 大學生:我在實習中經常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決策,被同事們戲稱為“月中兔”。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月中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