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體不勤(sì tǐ bù qín)
發音(Pronunciation):sì tǐ bù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懶散,不勤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體指頭、手、腳、身體四個部位,不勤指不勤勞、懶散。四體不勤形容一個人不愿意努力工作,懶散敷衍,不肯下功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勤勞、懶散,不愿意努力工作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于文學作品、演講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說文解字》中有記載:“四體,頭也;不勤,懶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字典《說文解字》中,用來解釋“四體”和“不勤”的含義。后來,人們將其引申為形容人懶散、不勤勞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體不勤的結構是“四體”+“不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四體不勤,整天無所事事。
2. 這個學生四體不勤,不肯下功夫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四肢懶散地躺在床上,不愿意起來工作,這樣就能夠記住四體不勤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懶散、勤勞相關的成語,如“勤學苦練”、“勤能補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妹妹四體不勤,不愿意幫媽媽做家務。
2. 初中生:他四體不勤,整天只顧玩游戲,不肯認真學習。
3. 高中生:我爸爸四體不勤,不愿意幫忙做家務,總是讓媽媽一個人忙。
4. 大學生:我室友四體不勤,從來不愿意打掃房間,總是讓我來做。
5. 成年人:那個員工四體不勤,工作效率很低,經常拖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