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益國利民
發音(Pronunciation):yì guó lì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國家和人民有益處,造福國家和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益國利民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事物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益處。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的價值和意義,它的目標是為了造福國家和人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比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積極投身教育事業、推動科技創新等。它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個人或某個事物的贊美和肯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晉國有個叫孟嘗君的人,他為了益國利民,不惜一切代價來幫助國家和人民,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個故事成為了“益國利民”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益國”、“利民”,其中“益國”表示對國家有益,“利民”表示對人民有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實施將會益國利民,為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
2. 他一直致力于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真是一個益國利民的好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益國利民”這個成語與“利于國家和人民”這個意思聯系起來,通過反復閱讀和使用這個成語,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國家和人民利益相關的成語,比如“利國利民”、“利民之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將來能為國家做出益國利民的貢獻。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益國利民盡一份力。
3. 高中生: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要為科技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益國利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