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ái là míng jīng ㄅㄞˊ ㄌㄚˋ ㄇㄧㄥˊ ㄐㄧㄥ白蠟明經(白蠟明經)
唐 時對屢試不第者的戲稱。蠟性光滑不著物,用譏作事無成。《類說》卷四十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 張鸑 號青錢學士,以其萬選萬中。時有明經 董萬舉 九上不第,號白蠟明經,與 鸑 為對?!?明 張鼎思 《瑯琊代醉編》亦載此事,作“白臘明經”。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白蠟明經
成語(Idiom):白蠟明經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là míng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德行高尚,言行光明正大,毫無私心和偏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蠟,指沒有雜質的蠟狀物,代表純潔無暇;明經,指明亮的經書,代表正義和真理。白蠟明經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沒有任何私心和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稱贊和描述人的品德高尚、言行光明正大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京夢華錄》是清代末年作家張恨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其中有一則小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白蠟明經的人,他一生都保持著高尚的品德和光明正大的行為,深受人們的尊敬和贊揚。后來,人們用“白蠟明經”來形容品德高尚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人正直,言行光明正大,真是個白蠟明經。
2.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更多像白蠟明經一樣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蠟明經”形象化地記憶為一個人手持一本明亮的經書,身上覆蓋著純潔無暇的白色蠟狀物。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言行光明正大相關的成語,如“光明正大”、“高尚品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白蠟明經的好學生,不撒謊、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以白蠟明經的形象示范給同學們看,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3. 高中生:在學生會的工作中,我要以白蠟明經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到誠實守信、言行一致。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以白蠟明經的精神,追求真理,熱心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