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蹋
成語(Idiom):蹉蹻(cuō qiāo)
發音(Pronunciation):cuō q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蹉蹻是指草率、馬虎、不認真對待事物,或是浪費、揮霍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蹉蹻的本義是指馬蹄子在行走時前后踢動的樣子。引申為對待事物草率、馬虎,不認真對待,不重視。也可以指浪費、揮霍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蹉蹻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態度或行為不認真,草率馬虎。也可以用來批評浪費、揮霍財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蹉蹻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了項羽對待戰爭的態度。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但他在對待戰爭時卻顯得草率馬虎,沒有認真對待敵軍的威脅,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因此,蹉蹻這個成語也常用來形容人的草率、馬虎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蹉蹻是一個雙音節成語,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構成了一個形聲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對待工作總是蹉蹻馬虎,不仔細檢查,結果出了很多錯誤。
2. 這個富家子弟揮霍無度,蹉蹻了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蹉蹻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馬虎地踢動腳步,形成了蹉蹻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蹉蹻的使用和故事背景。同時,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馬虎、揮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做作業總是蹉蹻,經常出錯。
2. 初中生(13歲):他對待學習很蹉蹻,考試成績不好也是理所當然的。
3. 高中生(17歲):他揮霍金錢,過著蹉蹻的生活,沒有任何規劃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