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
基本解釋
各種好事。《呂氏春秋·孝行》:“夫執一術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從者,其惟孝也。”《孔子家語·五儀》:“雖不能備百善之美,必有處也。” 茅盾 《子夜》一:“﹝ 吳老太爺 ﹞心里專念著 文昌帝君 的‘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的誥誡,這矛盾是很自然的了。”
成語(Idiom):百善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善行為多種多樣,具有廣泛的范圍和深遠的影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善指的是各種善良的行為,包括但不限于慈善、助人、奉獻等。它強調了善良行為的多樣性和廣泛性,以及善行對個人和社會的積極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善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善行累積,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多做善事,提倡善良行為的重要性。在教育、社會公益等領域中,百善也常被用來激勵人們積極行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善一詞最早出自《論語·為政篇》,其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的:“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段對話中,孔子通過“無違”來表達了孝順的重要性,并用“無違”來形容孝順的行為,后來逐漸演變為“百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作為其他成語或句子的一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做善事是人人應盡的責任,百善始于我。
2. 他一生行善無數,真可謂是百善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百善”與“善良”、“行善”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想象一個人做了一百個善事的場景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百善相關的成語,如“行善積德”、“多行善事”等,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做一件善事,因為百善始于我。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通過行善來影響身邊的人,讓百善蔓延開來。
3. 高中生:百善之舉不僅能夠改變個人命運,也能夠改變整個社會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