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律
成語(Idiom):溫律(wēn lǜ)
發音(Pronunciation):wēn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合乎情理、合適的法律規定或法治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溫律是由“溫”和“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溫”表示溫和、和善,“律”表示法律、規矩。溫律的意思是指法律規定或法治原則應該溫和、合乎情理、合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法律規定或法治原則應當公正、合理、人性化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處理問題時秉持著公正、溫和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溫律這個成語的起源來自于《漢書·律歷志》中的一段記載。據說西漢時期的劉向,他在編纂《列女傳》時,得知了一個女子因為丈夫的過失而被判刑,但這個女子卻沒有怨恨,反而為自己的丈夫辯護。于是劉向感嘆道:“溫律者,非常之理也。”意思是說,溫和的法律是非常合理的。從此,溫律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合乎情理、合適的法律規定或法治原則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律的目的是要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因此法律應當溫律為民。
2. 在處理矛盾糾紛時,我們應該秉持溫律的原則,公正地處理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溫律”聯想為一個溫和的法官,他在審判案件時總是以公正、合理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當事人,體現了溫律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法治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對社會的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是溫律的。
2. 初中生:在學校里,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溫律的法律知識,知道了法律的重要性。
3. 高中生:法律是社會的基石,我們要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遵紀守法、溫律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