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兒
基本解釋
晉 王衍 對 裴逸 的鄙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夷甫 與 裴景聲 志好不同, 景聲 惡,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詣 王 ,肆言極駡,要 王 答己,欲以分謗。 王 不為動色,徐曰:‘白眼兒!’遂作。” 宋 楊伯嵒 《臆乘》:“ 晉 王衍 呼 裴逸 曰白眼兒。”
成語(Idiom):白眼兒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yǎn e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輕視、不屑的眼神或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眼兒是指眼睛翻白,只露出眼白,通常用來形容一種輕視、不屑的眼神或態度。這種眼神或態度表明對他人的不屑、輕視,暗示對對方的不尊重或不以為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眼兒常常用于形容他人對某人的輕視或不屑態度,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例如:
1. 當一個人說出愚蠢的觀點時,其他人可能會瞪他一眼,表達不屑。
2. 當一個人做出自大的舉動時,周圍的人可能會用白眼兒來表示對他的輕視。
3. 在一些爭論或爭執中,當一方對另一方的觀點不屑時,可能會用白眼兒來表達不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眼兒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確切的故事或傳說,但它是中國民間語言中常用的表達方式。它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楊氏家訓》中,后來逐漸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眼兒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表示眼白,而“眼兒”表示眼睛。它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的努力完全不屑一顧,白眼兒都不給我一下。
2. 當我提出建議時,他用白眼兒示意我閉嘴。
3. 我們的努力被他們看不起,他們直接給了我們白眼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1. 聯想記憶:將“白眼兒”與輕視、不屑的眼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翻白眼,表達對他人的不屑。
2. 創造場景:將這個成語應用到實際場景中,例如在學校中,想象一個學生對另一個學生的觀點不屑地翻白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白眼兒”相關的成語或表達方式,例如“瞪眼”、“鄙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對我的提問白眼兒了一下,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2. 中學生(13-18歲):他對我的建議白眼兒一下,讓我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
3. 大學生(19-22歲):當我發表自己的見解時,他用白眼兒示意我閉嘴,讓我感到非常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