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罪
基本解釋
[釋義]
(動)把罪過歸于某個人或集體,強調追究真正的罪過或過失。不能~他人。(作謂語)
[構成]
動賓式:歸|罪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put the blame on; impute to; incriminate; inculpate
詳細解釋
◎ 歸罪 guīzuì
[put the blame on;impute to;attribute a fault to] 本指自首服罪,又指委罪于人
功歸于己,歸罪于人
(1).將罪過歸于某人或某集體。《后漢書·段熲傳》:“ 郭閎 歸罪於 熲 , 熲 坐徵下獄,輸作左校。”《資治通鑒·后晉高祖天福二年》:“ 范延光 知事不濟,歸罪於 孫鋭 而族之。” 魯迅 《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我一開口,他卻可以歸罪于我了。”
(2).自首認罪。《后漢書·陳寔傳》:“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晉書·蔡謨傳》:“ 謨 先帝師傅,服事累世,且歸罪有司,內訟恩愆,若遂致之於理,情所未忍。”《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三年》:“ 李旱 還,聞 雙 死,懼,棄軍而亡,至 板陘 ,復還歸罪。”
成語(Idiom):歸罪(guī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把罪責歸咎于某人或某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歸”表示歸屬,歸納,而“罪”表示犯罪,過錯。歸罪的含義是把罪責歸咎于某人或某事物,將責任歸結于特定的對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罪常用于描述責任的歸屬,指責某人或某事物為某事的罪魁禍首。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工作環境中的責任分配、社會事件中的指責、家庭糾紛中的歸咎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罪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意為追究責任。在古代,人們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結果,因此,當出現問題或錯誤時,人們會試圖找到罪魁禍首并歸咎于其身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罪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把這次失敗歸罪于我們的疏忽大意。
2. 他總是把自己的失敗歸罪于別人的阻撓。
3. 在這次事故中,責任最終被歸罪于工程師的設計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歸罪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一條繩子捆綁住,繩子的一端系在罪上,另一端系在這個人身上,表示責任歸咎于這個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推卸責任”、“甩鍋”等,了解更多關于責任和歸責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丟失的作業本歸罪于我的狗,因為它把書吃了。
2. 初中生:老師把班級的失敗歸罪于我們的團結不夠。
3. 高中生:政府把環境污染歸罪于企業的不合規操作。
4. 大學生:學生會主席把活動失敗歸罪于負責人的管理不當。
5. 成年人:他總是把自己的失敗歸罪于別人的不支持。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歸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