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筴
成語(Idiom):挾筴(xié fán)
發音(Pronunciation):xié f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強權欺壓弱勢,以武力脅迫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挾筴源自古代戰爭時期,籌備戰爭需要大量的糧食、兵員等資源。有時,強大的國家或勢力會以武力威脅弱小的國家或勢力,迫使對方提供資源,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行為被形容為挾筴。挾筴成語中的“筴”是指軍隊所需的糧草、資源等,意味著利用資源來迫使對方屈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挾筴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強權欺壓弱勢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國際關系中的不平等待遇,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之間的欺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挾筴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一段故事。當時,楚國的大臣屈原被秦國圍困在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秦國派來的使者以強大的軍隊威脅楚國,要求屈原出來投降。屈原面對強大的敵人,不愿意屈服,選擇了自殺。這個故事中的“挾筴”形容了秦國以武力脅迫楚國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挾筴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以武力挾筴,迫使周邊國家屈服。
2. 在這場談判中,他們試圖通過挾筴的方式獲取更多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挾筴這個成語。可以將“挾”字聯想為一個人夾在兩個山峰之間,無法逃脫,被迫屈服。而“筴”字可以聯想為一堆糧草資源,被人利用來迫使對方屈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權力、壓迫相關的成語,如“強詞奪理”、“脅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學生以強壯的身體挾筴,欺負了弱小的同學。
2. 初中生:這個國家以武力挾筴,迫使周邊國家屈服。
3. 高中生:政府利用國家資源挾筴,壓迫了一部分社會群體。
4. 大學生:在國際關系中,大國常常以經濟實力挾筴,對待小國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