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心
成語(Idiom):浮心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ú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外界誘惑而產生輕浮的心態(tài)。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浮心是由“浮”和“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浮指輕浮、不穩(wěn)定,心指人的內心。浮心形容人的心態(tài)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而產生輕浮、不專注的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浮心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人在重要的事情上態(tài)度不認真、不專注,容易被瑣事或誘惑分散注意力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在學習上容易被游戲、社交媒體等外界因素干擾,不能專心致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浮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晉書·郭璞傳》中。郭璞是晉朝時期的一位文學家,他的文章被稱為“郭篇”,非常有名。有一次,郭璞去拜訪了一位名士,名士看到他的衣著華麗,言談舉止輕浮,就對他說:“你的心思太浮了,不應該只追求外表的虛榮,而應該注重內心的修養(yǎng)。”從此以后,人們就用“浮心”來形容人的心態(tài)不穩(wěn)定、輕浮的狀態(tài)。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有才華,但因為浮心而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2. 我們要時刻警惕浮心的情緒,保持專注和堅定的心態(tài)。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飄飄欲仙”相對比來記憶,浮心與飄飄欲仙相反,表示心態(tài)不穩(wěn)定,不專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心態(tài)相關的成語,如“心不在焉”、“心猿意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課時老是浮心,老師常常批評他。
2. 初中生:我朋友浮心了,整天都在玩游戲,學習成績下降了。
3. 高中生:考試前,我一直保持專注,不浮心,所以取得了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