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鼓
基本解釋
戲曲傳統(tǒng)劇目。屬于民間小戲。寫 鳳陽 一對逃荒夫婦,流浪賣藝,遭受富家公子戲弄的故事。歌舞并重。劇中曲調(diào)《鳳陽歌》、《鮮花調(diào)》等流傳甚廣。
成語(Idiom):打花鼓
發(fā)音(Pronunciation):dǎ huā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不務(wù)正業(yè),空耗時間,不努力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花鼓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常用來形容人不努力工作,只是虛度光陰。打花鼓的“花鼓”原指一種樂器,演奏時需要用兩根木棍敲打,因此打花鼓的意思也就是“敲打花鼓”,而花鼓本身并沒有實際的用途,只是用來消遣娛樂。所以,打花鼓這個成語意味著人們在工作中沒有真正的目標和付出,只是在消遣和浪費時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花鼓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中沒有努力,只是白白浪費時間。例如,當某人被指責(zé)工作不積極,只是在浪費時間的時候,可以說他在打花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花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朱權(quán)的《燕京歲時記》中。原文中寫道:“初一,上午,各司事宜,下午,打花鼓?!边@里的“打花鼓”指的是放松休閑的活動,而不是真正的工作。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不努力工作的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只知道打花鼓,一點也不關(guān)心工作。
2. 別再打花鼓了,我們還有很多任務(wù)要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花鼓”這個成語與一個人在工作中敲打花鼓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整天只是敲打花鼓,沒有實際的工作,這樣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例如“玩世不恭”、“混日子”等,可以幫助擴充詞匯量,提高中文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他整天只知道打花鼓,連作業(yè)都沒做完。
2. 初中生(13-15歲):他老是在課堂上打花鼓,根本不聽老師講課。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快到了,你可不能再打花鼓了,要好好復(fù)習(xí)。
4. 大學(xué)生(19歲及以上):大學(xué)生應(yīng)該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在打花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