傖儜
基本解釋
(1).雜亂貌。 唐 劉禹錫 《<竹枝詞>序》:“歲正月,余來 建平 ,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卒章激訐如 吳 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 淇 、 澳 之艷。”
(2).粗野貌;粗惡貌。 唐 劉禹錫 《祭興元李司空文》:“夷風傖儜,獷俗悍害。” 宋 蘇軾 《閻立本職貢圖》詩:“音容傖獰服奇厖,橫絶嶺海逾濤瀧。”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跳神》:“時嚴妝,騎假虎假馬,執長兵,舞榻上,名曰‘跳虎神’。馬、虎勢作威怒,尸者聲傖儜。”
成語(Idiom):傖儜
發音(Pronunciation):cēng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愚昧無知、粗俗無禮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傖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的“傖”指愚昧無知、粗俗無禮的人,“儜”指人的樣子或態度。合在一起,傖儜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粗鄙、愚昧無知,沒有修養和教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粗俗無禮,缺乏修養和教養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警示某人的行為不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莊公十年》有記載:“傖人儜言。”這句話出自《左傳》,原本是描述楚國的一位傖人儜言的情景。后來,人們用“傖儜”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粗俗無禮的言行舉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傖儜”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俗無禮,真是個傖儜之人。
2. 這個人總是說些愚昧無知、粗鄙的話,真是個傖儜不堪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傖儜”拆解成“傖人儜言”來記憶,這樣可以更容易理解其含義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粗俗無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修養、教養相關的成語來擴展詞匯量,例如“君子”、“小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粗鄙,真是一個傖儜之人。
2. 初中生:他的言行舉止粗俗無禮,真是個傖儜不堪的人。
3. 高中生:他的粗魯言行舉止讓人無法忍受,他真是個傖儜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