蒱盧
成語(Idiom):蒱盧
發音(Pronunciation):pú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破敗、殘破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蒱盧一詞源自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古代鳥類,形象描述為鳥的頭部完好,而身體卻破爛不堪。因此,蒱盧被用來形容事物的破敗、殘破不堪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蒱盧常用于形容建筑物、器物或事物的破舊不堪的狀態。也可用來形容人的容貌或形象破敗不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蒱盧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中,其中有一段描述了一只鳥的破敗狀態,形容了事物的殘破不堪。這個故事被引用后,蒱盧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蒱盧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可以作為定語或補語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老的廟宇已經蒱盧不堪,亟需修繕。
2. 那個貧窮的農民家庭生活蒱盧,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需求。
3. 這個城市的老舊住宅區已經蒱盧成了廢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蒱盧的發音“pú lú”與“破破爛爛”的意思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殘垣斷壁”、“一蹶不振”等,以擴展對于事物破敗狀態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玩具車已經蒱盧了,不能再玩了。
2. 初中生:這個操場的跑道已經蒱盧不堪,需要重新鋪設。
3. 高中生:這個建筑物的外觀已經蒱盧,但內部結構還是堅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