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勒
基本解釋
◎ 貝勒 bèilè
(1) [beile] 全稱“多羅貝勒”。滿語,貴族稱號,相當(dāng)于王或諸侯,地位次于親王、郡王,是清代貴族的世襲封爵
貝勒既覘知城中無降意,攻逾急。——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又
[閻]見 貝勒,挺立不屈。
英文翻譯
1.[滿語] a rank of the Manchu nobility below that of the Prince (親王)
詳細(xì)解釋
(1).以貝為飾的馬絡(luò)頭。《儀禮·既夕禮》:“纓轡,貝勒。” 鄭玄 注:“貝勒,貝飾勒。”
(2).滿語beile的音譯。本為部落之長的意思。 清 代為 滿洲 、 蒙古 貴族的爵號,位在郡王下,貝子上。《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政和四年》:“ 女直 部……其部長曰貝勒。” 何卓勛 《<盛世危言后編>序》:“庚戌,余偕 徐經(jīng)明 觀察如京師謁 肅親王 、 倫貝勒 、 振貝子 ,陳請速行立憲,以順民心而救國危。”
成語(Idiom):貝勒(bèi l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èi l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職高貴、地位顯赫的人。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貝勒,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職,屬于高級貴族。成語“貝勒”用來形容官職高貴、地位顯赫的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地位高貴、權(quán)勢顯赫,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職位非常重要、受人尊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某個人的地位高貴、權(quán)勢顯赫,可以用在正式場合、文學(xué)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貝勒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的官制中,是指高級貴族的官職。貝勒是對官職的稱呼,后來也成為對地位高貴、權(quán)勢顯赫的人的稱呼。成語“貝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貝勒是一個雙音節(jié)的成語,由“貝”和“勒”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地位如今已經(jīng)是貝勒了,受人尊敬。
2. 這個職位是公司的貝勒,非常重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貝勒”這個詞的發(fā)音和基本含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可以聯(lián)想“貝勒”這個詞的發(fā)音和高貴、顯赫的意思,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官制和貝勒的具體職責(zé),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xué)生:他的爸爸是學(xué)校的校長,是個貝勒。
初中生:這個公司的總經(jīng)理是個貝勒,很了不起。
高中生:他的家族在政界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是貝勒一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