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鑠金毀骨
發音(Pronunciation):shuò jīn huǐ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品質或才能受到損害,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鑠金指的是將金屬熔化倒入模具中鑄造成形,鑠金需要高溫熔化金屬,而毀骨指的是骨頭被破壞或損害。鑠金毀骨比喻人的精神、才能或品質受到損害,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才能被浪費或糟蹋,也可用于形容人的精神被摧毀或喪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敦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王敦是晉朝的一位權臣,他曾經任命一個名叫王導的官員擔任重要職務,但是王導卻不思進取,荒廢時間,毫無作為。有人對王敦說:“您如此重用王導,卻不知他是鑠金毀骨。”意思是說王導雖然才能出眾,但是由于不肯努力,才能被浪費掉了。從此以后,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鑠金毀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本來有很大的潛力,可惜最后成了鑠金毀骨的人。
2. 這位天才畫家因為過度追求名利,最終成了鑠金毀骨的例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鑠金毀骨”與“寶貴的金屬被損壞的骨頭”聯想在一起,形成一個生動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才浪費或被糟蹋相關的成語,如“棄如敝屣”、“珠玉在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原本是個天才,但是因為不努力學習,最后成了鑠金毀骨的人。
2. 初中生:她的音樂天賦很高,可惜因為不喜歡練習,最終成了鑠金毀骨的例子。
3. 高中生:他在學術界有很大的潛力,但是由于沉迷游戲,最后成了鑠金毀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