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衷
基本解釋
赤誠之心。 南朝 梁 沉約 《為齊竟陵王解講疏》:“敢誓丹衷,庶符皎日。” 唐 戴叔倫 《曾游》詩:“絶粒感 楚 囚,丹衷猶照耀。” 明 錢澄之 《孤螢篇》:“祗今寂寞自明滅,耿耿丹衷應有血。”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白髮在堂,奚忍毀巢破卵;丹衷未泯,寧甘屈節事人?”
成語(Idiom):丹衷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內心深感憂慮、思慮糾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衷是由“丹”和“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丹”指的是紅色,也表示內心深處;“衷”指的是內心、心事。丹衷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人內心深處的憂慮、思慮糾結的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衷常用于形容人內心深處的憂慮、思慮糾結的情感狀態。可以用來描述在重要決策、困擾、煩惱等情況下人們內心的糾結和焦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國君襄公在面臨戰爭時,內心憂慮糾結,無法作出決策。他的臣子告訴他:“君子之丹衷,朝發而夕至。”意思是君子內心深處的糾結,早晨出發,晚上就能解決。從此,丹衷一詞成為了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丹衷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定的時候丹衷不決,猶豫不決。
2. 她的心里丹衷,無法平靜下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丹衷”聯想成內心糾結的情緒,紅色的丹代表著內心的煩惱,而“衷”則表示內心深處。通過聯想丹衷的意思和成語的結構,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內心情感相關的成語,如“忐忑不安”、“猶豫不決”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明天要參加的比賽,讓我感到丹衷,不知道該怎么選擇。
2. 初中生:面對升學的選擇,我感到丹衷,不知道選哪所學校。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我感到丹衷,糾結于自己的興趣和就業前景。
4. 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讓我丹衷不已,不知道應該選擇怎樣的職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