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摩頭
成語(Idiom):纏摩頭(chán mó tóu)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 mó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情糾纏復雜,難以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纏摩頭的字面意思是“纏住頭”,比喻事情糾纏復雜,難以解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問題或困難非常棘手,讓人無法輕易解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纏摩頭常用于形容復雜的問題、糾紛或困境,表達事情棘手、難以解決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纏摩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吳越春秋》中。故事講述了吳王留下的一道謎題,要求人們解開纏住一顆頭的繩子。許多人嘗試解開,但都失敗了。最后,一個叫做季札的人想到了辦法,他用火燒斷了頭發,解開了繩子。這個故事成為了纏摩頭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纏摩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真是纏摩頭,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2. 他們的糾紛已經纏摩頭了,很難找到一個公正的解決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的頭被繩子纏住,無法自由地思考和行動,表示問題糾纏復雜,難以解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困獸猶斗”、“棘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道數學題太難了,我完全纏摩頭了。
2. 初中生:老師給的這個作文題很有難度,我覺得自己完全纏摩頭了。
3. 高中生:這個物理問題真是纏摩頭啊,我已經想了很久還是沒有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