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孫
基本解釋
女子稱侄子的兒子為“歸孫”。《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為姪……謂姪之子為歸孫。”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一節:“‘姪’是‘至’的意思。姪之子又生于本氏族,所以就叫做‘歸孫’。”
成語(Idiom):歸孫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s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在事業或學術上的成就歸功于他的祖先或前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歸孫”是由“歸”和“孫”兩個字組成,其中,“歸”指歸屬、屬于,而“孫”指孫子或后代。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在事業或學術上的成就是由他的祖先或前輩所創造的,自己只是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某個人在某一領域取得的成就,并強調這些成就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可以用于描述學術、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的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歸孫”最早出自《莊子·外物》篇:“黃帝之子孫,生而知之,不學而能,圣人之所以為圣也。”這句話贊美了黃帝的子孫們具備了非凡的才能,他們不需要學習就能夠做到,這是因為他們繼承了黃帝的智慧和成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歸孫”,表示事物的歸屬關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完全歸孫,他只是繼承了前人的成果。
2. 這個項目的成功是歸孫于前輩們的努力和智慧。
3. 我們要銘記歷史,因為我們的成就是歸孫于前人的奮斗和犧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孫子站在祖先的肩膀上,表示他在事業或學術上的成就是建立在祖先的基礎上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祖先和傳統的重視,以及后代對前輩的尊敬和敬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 我的優秀成績歸孫于爺爺奶奶的教育。
2. 初中生: 這個發明的成功是歸孫于前人的智慧和努力。
3. 高中生: 我的研究成果歸孫于導師的指導和支持。
4. 大學生: 這個項目的成功是歸孫于前輩們的經驗和創新精神。
5. 成年人: 我的職業成就歸孫于前輩的傳授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