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功
基本解釋
(1).古刑法中八議之五。謂對有大功之人,審議其功勛以減免刑罰。《周禮·秋官·小司寇》:“以八辟麗邦灋,附刑罰……五曰議功之辟。” 鄭玄 注:“謂有大勛力立功者。”《漢書·刑法志》:“八議:一曰議親……五曰議功,六曰議貴,七曰議勤,八曰議賓。”參見“ 八辟 ”、“ 八議 ”。
(2).論功。 唐 柳宗元 《劍門銘》:“帝用休嘉,議功居首,增秩師長,進為大藩,宅是南服。”參見“ 議勛 ”。
議功(yì gōng)
發音(yì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議論功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議論指評定、評價,功績指事業上的成就。議功即是評議功績,對一個人在某方面的成就進行評價和討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議功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對某人的成就進行評價和討論,可以用于正面或負面的議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關于議功的故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抵抗秦朝統治的戰斗中表現出色。然而,他的下屬范增卻對他的成就進行了貶低和議論,稱其只是靠運氣而不是真本事。這個故事成為了議功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議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議”和名詞“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個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家都在議功。
2. 這個演員的表演技巧備受贊賞,媒體紛紛議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議功”拆解成“議”和“功”,并與其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團隊在討論某個人的成就,評價他的功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相關的成語,如“議論紛紛”、“功成名就”等,以拓寬對于議功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在班級會上表揚了小明的努力,同學們都在議功。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大家都在議功他的努力訓練。
高中生:這位科學家發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學界都在議功他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