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濟貧拔苦
發音(Pronunciation):jǐ pín bá k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幫助貧困人民擺脫苦難,解除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濟貧拔苦是一個表示幫助貧困人民擺脫苦難的成語。濟貧意味著幫助貧困人民,拔苦意味著解除苦難。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應該關心弱勢群體,給予他們幫助和支持,讓他們擺脫困境,過上幸福的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的善舉和慈善行為,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幫助貧困人民。它可以用在教育場景、社會公益活動、慈善捐贈等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叫作濟患拔苦的人,他善良而樂于助人。他曾經幫助過很多貧困的人,讓他們擺脫苦難,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個故事成為了人們稱贊善良行為的象征,后來形成了成語濟貧拔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濟貧拔苦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濟和拔都是動詞,表示幫助和解除。貧和苦都是名詞,表示貧困和苦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參加慈善活動,濟貧拔苦。
2.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貧困人民濟貧拔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濟貧拔苦拆分為濟貧和拔苦兩個部分,分別記憶其含義。也可以通過與實際生活中的慈善行為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和相關的成語,如施粥示忠、慈善捐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長大后成為一名醫生,為貧困地區的人們濟貧拔苦。
2. 初中生:我們班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希望能夠濟貧拔苦,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可以加入一家慈善機構,在全國范圍內濟貧拔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