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徒
成語(Idiom):罪徒(zuì tú)
發音(Pronunciation):zuì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了罪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徒是由“罪”和“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徒,本義是指學徒或弟子,引申為指從事某種行業或學問的人。罪徒指犯罪的人,即犯了法律規定的罪行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也可用于批評某些行為不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罪徒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做曹劌的人,他的父親曹沬為了報答他的恩師,決定用自己的頭顱來換取恩師的安全。曹沬因為犯了殺人罪,被定罪為罪徒,等待被處決。但是在行刑的時候,曹沬的恩師及時趕到,帶著曹沬的頭顱來到了刑場,替曹沬的罪。這個故事成為了罪徒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罪徒被判處死刑。
2. 警方正在追捕逃犯,希望能將罪徒繩之以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犯罪嫌疑人被繩之以法的場景,或者想象一個徒步旅行的人突然犯罪成為罪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不同罪行的定義和刑罰。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罪不容誅”、“罪大惡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壞人是個罪徒,應該被抓起來。
2. 初中生:警察正在追捕逃犯,希望能夠盡快抓到罪徒。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存在許多罪徒,我們應該加強法治建設。
4. 大學生:犯罪分子被定罪為罪徒后,必須接受相應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