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隸
成語(Idiom):罪隸(zuì lì)
發音(Pronunciation):zuì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受到罪責的奴隸,比喻受到他人的擺布或操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隸是由“罪”和“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罪”表示犯罪、過錯,而“隸”表示奴隸、受制。整個成語字面意思是“犯罪的奴隸”。引申義上,罪隸比喻被他人利用、操控或控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罪隸一詞常用于形容被他人操縱或控制的情況,特別是指在利益、權力等方面受到他人操縱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組織或國家受到他人擺布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董仲舒在漢武帝面前說出“君為臣綱紀,臣為君罪隸”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的“罪隸”一詞在后來逐漸演變成了成語,用來形容被他人操縱或控制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即“罪”和“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金錢所誘使,成為了別人的罪隸。
2. 這個國家長期受到外國勢力的罪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罪隸”這個成語與“犯罪的奴隸”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此外,可以結合使用場景來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被他人用繩子綁著,完全受制于他人,就能聯想到罪隸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奴顏婢膝”、“馬首是瞻”等,以增加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欺負我,讓我成為了他們的罪隸。
2. 初中生: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無助的人們很容易變成罪隸。
3. 高中生:他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權力,甘愿成為他人的罪隸。
4. 大學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我們需要警惕自己不成為別人的罪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