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黜陟幽明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zhì yōu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貶低優秀的人才,提拔無能之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黜陟幽明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黜陟幽明,以成其治。”意為排斥優秀的人才,提拔無能之輩。這個成語中的“黜陟”意為降低和提拔,而“幽明”意為優秀和無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描述一些管理者或領導者不正確的選拔人才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批評不公平的晉升制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當時,齊國的襄公為了治理國家,想要選拔優秀的人才。他命令官員黜陟幽明,即要降低原本被看好的人的地位,提拔原本被看輕的人。這種選拔方式被認為是不公平的,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晉升制度真是黜陟幽明,不公平。
2. 領導黜陟幽明,導致公司的人才流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黜陟幽明”拆分為“黜陟”和“幽明”,并與具體的例子相結合記憶。例如,想象一個領導者將一個優秀的員工降職并提拔一個無能的員工,這就是黜陟幽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選拔人才方式,以及現代企業中的人才選拔制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為什么要黜陟幽明呢?不應該提拔最優秀的人嗎?
2. 初中生:我覺得學校的晉升制度有些黜陟幽明,不公平。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黜陟幽明導致了很多優秀的人才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