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地
成語(Idiom):望地
發音(Pronunciation):wàng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廣闊地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望地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地勢開闊、遼闊無邊的景象。它可以用來形容大片的平原、廣袤的草原、無垠的海洋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望地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大自然的壯麗景觀,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方的遼闊程度。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望無際的沙漠,也可以用來形容一望無垠的星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望地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水調歌頭·望中山》:“望中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里的“望中山”指的是放眼望去,遠處的山脈看起來并不高聳,但其中有仙人居住,因此山得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望地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望”和“地”,其中“望”表示向遠處看,而“地”表示地面、地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山頂上望地,感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2. 這片廣袤的草原讓人感到望地無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之巔,放眼望去,看到無邊無際的地勢,這樣就能夠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大自然景觀相關的成語,如“一片綠意”、“山清水秀”等,可以更加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且能夠更加準確地描述自然景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站在山頂上,望地無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2. 初中生(12-15歲):海邊的沙灘一望無際,真是太壯觀了。
3. 高中生(15-18歲):站在高樓的觀景臺上,望地遠處的城市,美景盡收眼底。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大漠中行走,望地沙丘連綿,給人一種寧靜與寬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