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著
基本解釋
猶記得;記住。 唐 李商隱 《即日》詩:“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水滸傳》第一○二回:“有幾句斷詞,尊官須記著。”《筆生花》第二回:“倒虧你記著又來提了,難道就不怕汝嫂多心見怪么?” 孫犁 《秀露集·關于<大墻下的紅玉蘭>的通信》:“你以前來信,叫我注意你在《收穫》上發表的作品,我是記著的。”
近義詞
成語(Idiom):記著(jì zhe)
發音(Pronunciation):jì z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記住,銘記在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記著是指將某事物銘記在心中,不忘記。它強調了記憶的重要性和對某事物的深刻印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物的深刻記憶和重視,也可以用于提醒自己或他人要牢記某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記著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正在與楚國作戰,他派遣使者向晉國求援。使者在晉國被拒絕援助后返回齊國,襄公問他是否記住了晉國的態度,使者回答說:“記著了。”這個故事成為了記著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著,表示動作的持續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老師的教誨記著,一直努力學習。
2. 我們要記著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記著”與“記住”進行聯想,以幫助記憶。此外,可以將該成語與具體的場景或故事聯系起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記憶和銘記相關的成語,如“刻骨銘心”、“念念不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記著老師上課講的好詞好句。
2. 初中生:考試前,我一定要記著老師布置的作業。
3. 高中生:畢業后,我會一直記著在學校的美好時光。
4. 大學生:我要記著父母的養育之恩,努力學習,回報他們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