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人
基本解釋
方言。指政府工作人員。 丁玲 《三日雜記》:“咱們 金豆 的線線可紡得好,明日格送到 延安 做公家人去吧,要做女狀元的啦。”
成語(Idiom):公家人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jiā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務員或官員,也指為國家、公共利益服務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家人是指擔任公職的人員,他們在工作中代表國家或公共利益,負責服務和管理公共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政府官員、公務員等從事公共事務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為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家人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原指受命于國家的人。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公職人員,代表國家或公共利益服務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家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公家人,專注于為人民服務。
2. 公家人應該以公共利益為重,不得私心私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家人”與“公共利益”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詞語,因為公家人的職責就是為了公共利益服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公而忘私”、“公心忘私”等,了解更多與公共利益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長大了想當一名公家人,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學習公家人的精神,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3. 高中生(16-18歲):公家人要具備高尚的品質和職業道德,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4. 大學生(19-22歲):作為公家人,我們應該勇于擔當,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