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果
基本解釋
(1).沒有成為事實;終于沒有實行。《孟子·公孫丑下》:“固將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前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圖記》:“余以宦游京師,太宜人遠道不果來。”
(2).不果決。《國語·吳語》:“莫如此志行不果。” 韋昭 注:“果,勇決也。”
(3).果然。不,語助詞。《武王伐紂平話》卷中:“殺妻棄子害忠良,不果皇天降禍殃。”
英文翻譯
1.in vain; fail to attain an objective
成語(Idiom):不果
發音(Pronunciation):bù g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結果,不成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或沒有取得成功的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計劃、努力、行動等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或沒有取得成功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古代傳說,有一位名叫魯班的木匠,他制作的木雕工藝精湛,被譽為"魯班之器"。有一次,魯班制作了一把非常精美的扇子,但當他打開扇子時,扇子卻無法展開。魯班非常沮喪,他的努力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于是用"不果"來形容這種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不"和"果"兩個字組成,表示"沒有結果"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努力了很久,可最終的努力還是不果。
2. 這次籌備活動的計劃雖然周密,但因為各種原因最終不果。
3. 她想要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可惜最終還是不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果"聯想成"不過",意味著事情沒有過關,沒有取得成功的結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不果"意思相關的成語,如"勞而無功"、"徒勞無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努力學習了一整個學期,可是考試成績還是不果。
2. 初中生(13-15歲):他為了參加籃球比賽訓練了很久,但最終還是不果,沒有進入校隊。
3. 高中生(16-18歲):雖然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高考中的成績還是不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