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識
成語(Idiom):眼識(yǎn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眼力敏銳,能夠辨認出事物的真相或本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的眼睛有辨別事物的能力,能夠看穿事物的真相或本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眼力敏銳,能夠辨別出事物的真相或本質。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有敏銳的洞察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莊子弟子列御寇的故事。列御寇是一個聰明而機智的人,他能夠通過觀察細節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和真實意圖。他的眼力非常敏銳,因此被人稱為“眼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眼”表示眼睛,“識”表示辨認、認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眼識很高,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個騙子。
2. 她的眼識很準,能夠看出別人的真實想法。
3. 這個偵探的眼識非常厲害,能夠通過觀察細節破解案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眼”字和“識”字結合起來想象一個眼睛辨認事物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眼力、洞察力相關的成語,例如“目光如炬”、“洞若觀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眼識,一眼就能認出是誰偷了我的鉛筆。
2. 初中生:他的眼識很準,能夠看出別人的真實意圖。
3. 高中生:這位科學家的眼識非常高,能夠通過觀察細節發現新的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