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國
基本解釋
(1).東方之國。上古指 齊 、 魯 、 徐夷 等國。《國語·吳語》:“昔 楚靈王 不君……踰諸 夏 而圖東國。” 韋昭 注:“東國, 徐夷 吳 越 。”《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東國以與 齊 ,而 秦 出 楚懷王 以為和。” 張守節(jié) 正義:“東國, 齊 、 徐夷 。”《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軌,西京有陵夷之運。” 李善 注:“東國,謂 魯 也。”近代多指 中國 以東的 日本 、 朝鮮 等國。 清 王韜 《<三島中洲文集>序》:“東國於二十年間維新建治,政令一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朝鮮采風(fēng)錄》:“命一等侍衛(wèi) 狼曋 ,頒 孝昭皇后 尊謚于 朝鮮 ,因令采東國詩歸奏。”
(2).東部地區(qū)。 春秋 時指 楚國 東部的 鍾離 、 巢 、 州來 等地。《左傳·昭公四年》:“ 然丹 城 州來 。東國水,不可以城, 彭生 罷 賴 之師。” 楊伯峻 注:“ 楚 以東部地區(qū)為東國, 鐘離 、 巢 、 州來 以及 賴 皆東國地邑。”
(3).指東都 洛陽 。國,都城。《書·康誥》:“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 洛 。” 三國 魏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xùn)|國,泫涕常流連。” 唐 盧照鄰 《秋霖賦》:“別有東國儒生,西都才客。” 明 何景明 《寡婦賦》:“從子遨游,涉 江 湘 兮;改轍東國,逾 河 梁兮。”
(4).猶東方。指 亞洲 。一說,指 中國 。 毛澤東 《念奴嬌·昆侖》詞:“一截遺 歐 ,一截贈 美 ,一截還東國。”
成語(Idiom):東國(dōng guó)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ōng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方國家,特指日本。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國一詞源自古代中國人對于東方國家的稱呼,特指日本。這個成語中的“東”指的是東方,而“國”則表示一個國家。因為古代中國人對東方國家了解較少,所以將其簡稱為“東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文言文或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用來指代日本或東方國家。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由于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日本”這個詞來指代日本國,而不再使用“東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用來指代日本。在古代中國人眼中,東方國家的地理位置較為遙遠(yuǎn),文化和習(xí)俗也與中國有所不同,因此被稱為“東國”。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古代的文學(xué)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東國”的身影。
2. 古代中國人對于“東國”的了解并不多,所以有很多關(guān)于東國的神秘傳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東國”與“東方國家”的簡稱聯(lián)系起來記憶。另外,可以將“東國”與“日本”聯(lián)系起來,因為“東國”是古代中國人對日本的稱呼。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關(guān)于日本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知識,以加深對“東國”一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想去東國看看,那里一定很有趣!
2. 初中生:中國和東國之間有許多文化交流活動。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學(xué)到了關(guān)于東國的一些知識,覺得很有意思。
4. 大學(xué)生:我打算暑假去東國旅行,體驗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