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蕭
成語(Idiom):翹蕭
發音(Pronunciation):qiào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高揚起的蕭(一種樂器),比喻高舉或高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翹蕭源自古代樂舞中的一種表演形式。演奏者將蕭高高舉起,表達出豪情壯志或高昂的情緒。成語“翹蕭”也因此而來,用來形容人的情緒或氣勢高昂、豪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緒或氣勢高昂、豪邁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壯志凌云、意氣風發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翹蕭”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據傳,西漢末年,王莽在位時,朝廷腐敗,百姓生活困苦。有一天,王莽在宮廷中舉行音樂會,樂師在演奏時,有人故意將王莽最喜歡的蕭扔到了地上。王莽見狀,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地說:“這正是翹蕭之音!”意思是樂師將蕭高高揚起,正合王莽的心意。從此以后,“翹蕭”成為了形容高昂氣勢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翹蕭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翹”和名詞“蕭”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講臺上,翹蕭地宣布著自己的計劃。
2. 她翹蕭地揮舞著國旗,激勵著隊員們不懈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翹蕭”想象成一個人高高舉起蕭的姿勢,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音樂、樂器相關的成語,如“高歌猛進”、“鳴鑼開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翹蕭地走進教室,展示著自己的新樂器。
2. 初中生:她翹蕭地站在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歌唱才華。
3. 高中生:他翹蕭地宣布著自己的志愿,決心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