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豆
基本解釋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乾,干肉。豆,祭器。《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 鄭玄 注:“乾豆,謂臘之以為祭祀豆實也。” 漢 揚雄 《長楊賦》:“恐不識者,外之則以為娛樂之游,內之則不以為乾豆之事。”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成語(Idiom):干豆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d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貧困、無依無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豆是由“干”和“豆”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意為貧窮、無依無靠,“豆”指的是豆子,比喻人物的生活貧困,沒有依靠和支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生活貧困、沒有依靠的人,強調其困窘和無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豆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鄉村生活。在古代農村社會中,豆子是一種常見的糧食,但它的價值相對較低,不如稻谷、小麥等糧食重要。因此,人們用“干豆”來形容貧窮、無依無靠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庭生活困難,整天過著干豆的日子。
2. 他離開家鄉到城市謀生,卻一直過著干豆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把干枯的豆子,形象地表示貧窮、無依無靠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貧窮、困境相關的成語,如“丟盔卸甲”、“窮途末路”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家很窮,過著干豆一樣的生活。
2. 初中生:小時候的他家很窮,整個家庭都干豆。
3. 高中生:他從小就過著干豆的日子,但他依然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